真是疯狂啊,昨天晚上我们一群疯子又在 KTV 唱到了 5 点。疯疯癫癫地回家的时候发现小张同学的充电宝都甩求不见了。还真是有点丢三忘四啊,哈哈

第二天,哦不当天中午我睡醒后,便出发去寻她的充电宝,听她所言应该是丢在了昨晚一起吃饭的烤肉店。出发前我翻衣服时找到了以前的学生证,脑子一热便想让小张同学陪我去看看昔日的母校(在家真的闲的无聊),揣着学生证,带着开心与兴奋我便出发了。

已经是十月末了,我居然被大太阳晒了一头汗,真的是服了。在苏州真的是只需要买夏天和冬天的衣服,别的真的用不上。寻了半天没找到充电宝,有点失望的我突然临机一动:干脆买个新的送她好了,顺便也让她不太好拒绝我的母校重游的邀请。我还真是挺邪恶,哈哈。

美团点了个充电宝,没多久拿到快递后我便出发了。到了她小区附近,静静地等她下来,带着忐忑的时间总是过的飞快。没多久便从人群中寻到了她,还是和第一次见她时的那样,白色 T 恤搭着牛仔裤,迈着清脆的步伐走过来,像林间早晨带着露珠清甜的风,夹着丝丝朝阳,细细微微得从脸颊旁拂过,带走了所有的疲惫。

“我们去西园寺吧”,我一愣,平常很少出门的我,对苏州的寺庙的印象还停留在姑苏城外寒山寺,夜半钟声到客船。”那走吧”,我索性不再多想,轰起油门我们便来了场说走就走的旅行。然而导航软件这个时候却不识时务得给我导航到一处汽车站,给我气的不轻,莫非这西园寺真的大隐隐于市,导航都找不到,折腾了半天手机才找到了西园寺的方向。

不出所料,又全是人。费了半天劲才得以进入景区。要去到西园寺,先要跨过其南门外的阊门运河。这门外的河上有两座桥,一名福德桥,一名智慧桥。佛教讲,修行既要修福德,也要修智慧。就像是人要用两条腿走路一样,福德、智慧缺一不可。桥上的风光无限,不胜言说。

百科上说西园寺,又名戒幢律寺,创建于元代至元年间(1264-1294),始名归元寺,是一座有着七百多年历史的古刹。其东侧是留园,西边不远就是大名鼎鼎的寒山寺。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,这座古刹才得以保存了它的清静。但是我们步入寺庙却发现主庙戒幢律寺正在修整,现代的脚手架和尼龙网把寺庙围的令人窒息,还真是扫兴。山门内,左为鼓楼,右为钟楼,安静的矗立在茂密的树林之中。

这寺庙里的猫还真是多,都被照顾的很好,膘肥体壮的,拍照的游客络绎不绝。

来到寺庙后的园林中,刚被扫兴的我们又被临头一棒,放生池里浑浊不堪,不知道是不是修复古迹带来的灰尘还是游客投喂的垃圾,整个池子很难想象有生物生存在里面。听得小张同学介绍,池子里还有两只神鼋,明代徐氏为园时就投放于中,已有四百多年高龄。《清嘉录·枫桥倚棹录》有一首《西园观神鼋》诗:
  九曲红桥花影浮,西园池内碧如油。
  劝郎且莫投香饵,好看神鼋自在游。
但是世上仅存的几只却有一只却被人工配种配死了,着实让人可气人类的繁殖欲望。

听着她怨气的话语我想起了川端康成在花未眠中写道一朵花很美,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地自语道:要活下去!人们对美的延续都有一种执着的冲动,就像这破败的寺庙,濒危的神鼋,可是这种冲动付诸行动却无形中破坏了物质本身的美好。一朵花永远不会凋谢,那它就是一朵现代工艺的塑料产物,尽管拥有再艳丽的色彩,也不会提起人们欣赏的兴致。物质的衰败本就是它存在的一部分,人们如神明般肆意的掠夺美好消亡的权利,还真是让人感觉有些残忍。

我不禁又想起了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中写过一句话:死不是生的对立面,而作为生的一部分与之永存。看到池边游客围在风水神鼋铜像周围拍照,我似乎也不再那么担心这肮脏池水中的神鼋了。

逛完寺庙时间还早,我提议继续母校之旅,小张同学也是欣然答应了。来到护城河畔,苏大的下课铃声回荡在河畔,依旧是那么熟悉温馨。匆匆忙忙从东区西门进去却被保安拦住了,因为小张没有学生证而进不去,真是无了个大语。兴致全无的我们在河畔聊天,我知道了很多关于她的很多过往,不知不觉天色便暗了下来。我们就近找了个就餐的地方继续闲聊。

月上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。她跟我说了很多她的故事,我真心为她的心酸过往感到悲伤与愤怒,而她却一脸茫然的不以为意。曾经的我也经常抱怨身边的一切,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外物,听了她的故事我才发现自己真的是身在福中不知福。

直到月亮爬到正中,我才把她送回家,今晚的月色真的很美。